T3司机猥亵大三女生被行拘5日,引发社会对网约车安全及法律惩戒尺度讨论

6月12日,哈尔滨一大三女生赵女士在乘坐T3网约车时,司机宋某某在行驶过程中拔除车内监控设备,随后多次猥亵赵女士。赵女士因身处偏僻路段未当场反抗,下车后立即报警。警方调证后确认猥亵事实成立,对宋某某处以5日行政拘留。此外,6月15日赵女士再次乘坐T3网约车时,遇到司机公然播放不雅视频,下车后她向平台投诉,目前该司机账号已被封禁。

网约车安全引社会关注。网约车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,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便利,但前提是要确保乘客安全。博主@手心里的橘色小星球认为:乘客赵女士身心遭到重创,平台第一反应却是想用3000元“封口费”了事,还要求签保密协议,这波操作简直离谱。网约车的安全监管到底设置在哪里?平台的责任担当又在哪里?网约车安全亟待加强,平台必须担起责任,还公众安全出行环境。鼓楼区华阳佳园小区居民李女士认为:T3作为一个较为正规的大型乘车平台,安全监管方面如此薄弱。恶性事件发生后第一反应是想平息波澜,而非及时进行处罚和对消费进行赔偿道歉。

司机5日行政拘留被质疑威慑力不足。在受害者身心都收到伤害的状态下,5日的拘留从情理角度来看是不足的。博主@小毅同学认为:5天拘留,还是在两者同住一个小区的情况来说,这样的惩罚过轻。受害者每天出门、回家都要承担巨大的心理压力。法律应该考虑到种种特殊状况,对这种“家门口的威胁”升级处罚。鼓楼区清溪园居民崔女士表示:自己经常使用网约车,但目前网约车平台司机的素质参差不齐。尤其是一些男性司机,对女性乘客非常不友好,但单独共处在密闭空间中,很多情况下只能选择忍气吞声。更不要提猥亵这种事件,带来的伤害只能用5日拘留抵偿,很难想象轻轻罚过后,该司机是否能认识到自己的错误。

监管方面存在漏洞,社会安全与心理安全干预缺位。此次事件中涉事司机与赵女士同住一小区,司机拘留期满释放后,赵女士因日常可能遭遇对方而出现“重度焦虑抑郁状态”。博主@貔貅视点认为:这个事件值得我们从“城市居住空间安全”视角来看。当网约车司机与乘客的居住轨迹空间重叠,就像埋下了“定时炸弹”。这不仅是网约车安全问题,更是城市社区治理中“陌生人社会”信任缺失的缩影——我们以为关上门就安全,却不知道施害者可能就住在对门楼梯间。平台若能在司机注册时增加“服务区域与居住区域隔离”的审核,或许能减少这类风险。心理学博主@陈志林认为,此次事件中最离谱的是平台拿赔偿换保密协议。心理学里,受害者遭遇创伤后急需社会支持“回血”,平台这操作直接砍断救命稻草,对赵女士进行了二次伤害。从监管的角度看,是资本逻辑下对安全的工具化处理。当平台把监控当作应付检查的摆设,把受害者发声视为“品牌风险”,就注定会出现“3000元买沉默”的荒诞操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