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54岁上岸法大硕士”伪励志炒作频现引争议

AI-摘要
Foresee GPT
AI初始化中...
介绍自己 🙈
生成本文简介 👋
推荐相关文章 📖
前往主页 🏠
前往爱发电购买
“54岁上岸法大硕士”伪励志炒作频现引争议
foresee近日,一名网友在社交平台发文称,54岁的她用30年从河南县城考到北京大学圈,并晒出手捧中国政法大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的图片,引发关注。9月3日,中国政法大学官方回应称,已录取的2025级硕士新生中,没有50岁以上、河南籍的人员。从“励志故事”到“查无此人”,一曲骗流量的闹剧再次上演。
虚假叙事是流量收割的典型套路。这场闹剧的本质是“伪励志产业链”的典型操作,通过虚构“高龄逆袭”人设迅速吸粉,后续可接广告、带货或开设付费课程,将关注者转化为“韭菜”。舆论认为,该则营销精准戳中大众“学历痛点”,用不实信息营造人设,获得流量。
网络谣言的造价成本低。据报道,自称54岁考上研究生的博主,账号内容已被清空,现被禁言处理。撒谎造假,博取关注挣了流量,东窗事发不过封号了事,网络造谣成本低,代价小,就算这个博主没有“上岸”,难保没有其他博主随波逐流。舆论认为,只有平台不再奉行眼球经济的根本逻辑,只有博主不再让三观跟着流量跑,只有“吃瓜群众”不再盲目轻信,真相才能真正平稳靠岸。
舆论建议完善媒体监督机制。监管部门应加大对平台的监管力度,规范视频营销行为。对蓄意造假账号实施信用降级和流量限流。加强监察,严厉打击此类行为,维护互联网炒作的底线,才能为社会公众营造公平、透明、安全的网络环境,捍卫社会文明。
评论
匿名评论隐私政策
✅ 你无需删除空行,直接评论以获取最佳展示效果





